查看原文
其他

心理学流派(1)精神分析学派

点击这里关注 德喜阳光
2024-09-24

▲- 点击聆听-▲


精神分析心理学

     代表人物:弗洛伊德 阿德勒

关键词:潜意识


精神分析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,是一种精神病症的治疗方法,也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理论。
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,代表人物有安妮·弗洛伊德、梅兰妮·克莱因、荣格和阿德勒等代表人物。
-转自腾讯秒拍视频-
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
犹太人,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。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。
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,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。

著有《性学三论》、《梦的解析》、《图腾与禁忌》、《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》、《精神分析引论》、《精神分析引论新编》等。
一、精神层次理论
弗洛伊德,他将人的心理分为潜意识(无意识)、前意识和意识三部分。

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,能够被觉察到的心理活动;潜意识(无意识)包含人的本能冲动,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,即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,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,无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重点研究的对象;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,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。


精神层次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,包括欲望、冲动、思维,幻想、判断、决定、情感等等、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。
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,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,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冰上,露出那部分是意识层面,冰上和海面交界处是前意识,在海里的大部分冰山是潜意识。
意识(conscious)即自觉,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,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,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,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。  
前意识(preconscious)又称下意识,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。前意识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、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,因此,它既联系着意识,又联系着潜意识,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。但是,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,它起着“检查”作用,绝大部分充满本能冲动的潜意识被它控制,不可能变成前意识,更不可能进入意识。  
潜意识(unconscious)又称无意识,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,代表着人类更深层、更隐秘、更原始、更根本的心理能量。
“潜意识”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,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(主要是性本能)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。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、动物性和野蛮性,不见容于社会理性,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,但并未被消灭。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,要求直接或间接的满足。
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,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。
人的心理就好比是一座冰山,意识只是浮于表面的冰山一角,而冰山的大部分都是隐藏在水里的“无意识”。

二、人格结构理论
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是本我(id),相当于他早期提出的潜意识。它处于心灵最底层,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,特别是性冲动。
它是混乱的、毫无理性的,只知按照快乐原则(pleasure principle)行事,盲目地追求满足。  
中间一层是自我(ego),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,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,并且在超我的指导下监管本我的活动,它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、决定自己行为方式的意识,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或正确的判断。它按照“现实原则”行动,既要获得满足,又要避免痛苦。  
最上面一层是超我(superego),既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,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:一方面是平常人们所说的良心,代表着社会道德对个人的惩罚和规范作用,另一方面是理想自我,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。
超我的主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,去限制、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,而按至善原则活动。遵循“现实原则”。

弗洛伊德主张人格是由本我、自我、超我三个层次构成;
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,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,与生俱来。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,如饥、渴、性三者均属之。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。
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,是个体出生后,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,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。此外,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,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。
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,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,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,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。因此,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,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,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。
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,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。在通常情况下,本我、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,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。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,就会产生心理障碍,危及人格的发展。三、人格发展理论
精神分析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基石是他的泛性欲说。弗洛伊德把潜意识主要归结为性本能。
性本能被压抑、包裹在潜意识或本我之中,成为决定人的行为的巨大的心理能源或能量,即力比多(Libido),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真正原动力或内驱力。
弗洛伊德把 “性”或“性欲”解释成一个内容极为宽泛的概念,不仅包括生殖行为,而且包括一切器官的决意,甚至包括一切欲望冲动。
这种性的本能冲动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。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,将人格发展划分为 5 个阶段,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。
弗洛伊德认为这五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。
第一阶段:口唇期(0一1岁)也称口欲期、口腔期。该阶段原始欲力(力比多)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吮、咀嚼、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,并因此感到快乐。如果未得到满足,成人阶段可能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。(如贪吃、酗酒、吸烟等行为表现及悲观、依赖、苛求等性格。)
第二阶段:肛门期(1一3岁)也称肛欲期。该阶段原始欲力的满足,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。此时培养孩子对排便的控制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。
第三阶段:性器期(3一6岁)也叫生殖器期、俄狄浦斯期。该阶段原始欲力的需求,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。认识到两性之间解剖学上的差异和自己的性别,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,出现“恋父”“恋母”情结,也因此是性别认同的重要阶段。
弗洛伊德认为,前三个阶段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,为成年后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础。他主张,人格的最初形成应是在5岁左右。
第四阶段:潜伏期(6岁一青春期)。该阶段因道德感、美感、羞耻心等心理力量的发展,和儿童兴趣的拓展,原始欲力呈现停滞或退化的现象,处于潜伏状态。对性缺乏兴趣,男女儿童情感上较疏远。性的冲动转向自然、体育、歌舞、艺术等方面。
第五阶段:生殖期(青春期一成年)也叫两性期。此时期个体性器官成熟生理上与心理上所显示的特征,两性差异开始显著。性的需求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,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,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,至此,性心理的发展达到成熟。
四、治疗理论
弗洛伊德将其精神分析学说用于心理治疗,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,他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:
1、自由联想(free association)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,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,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。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西,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。
2. 释梦(dream interpretation)弗洛伊德将梦境分为两层次:当事人所记忆者称为显性梦境(manifest dream-content),显性梦境并非梦的真正内容。
另一为当事人所不能记忆者为隐性梦境(latent dream-thought),隐性梦境中隐含更重要的意义。心理治疗的目的,即在根据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隐性梦的涵义,从而找出当事人潜意识中的问题。
3. 移情(transference)即患者对心理医生的情感反应。移情有正移情(Positive transference)和负移情(negative transference),正移情是患者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,负移情是患者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。借助移情,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,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,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。
好文推荐·点击观看
1、千万不要对小孩讲这5句话?
2、抑郁症:简单快速自测【附预防调理方法」
3、北大精神科医生:你们用焦虑养出来的娃,最后都送到我这里了!
 ▍图文音乐转自网络  ▍若侵权·请公众号留言删除  ▍来源:德喜阳光  ID号: dx9313  ▍编辑:德喜/一位有温度的乐观青年!





点个在看 留下爱的痕迹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德喜阳光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